良渚陶器的器型多姿多态,造型追求端庄、秀丽、对称,器身浑圆规整。盛行加设宽流、阔把、加錾,贯式器耳,外部粘贴纵向的双鼻式或单鼻式子耳以及提梁等附件。器底多加圈足,鼎、壶、杯类流行带盖,中晚期尤以一种如带舌檐的帽式器盖最有特色,而鼎、盍及有些壶则可见附有三足。陶器制作时多先制器身,然后再粘附件及装饰花纹。这些都是良渚文化制陶工艺的典型特征。
鼎:早期为鱼鳍形足鼎、扁凿形足鼎和甑等;中期鱼鳍形足鼎逐渐减少,主要是T字形足鼎、扁凿圆锥足鼎、隔档鼎和甑等;晚期T字形足鼎广为流行。
双鼻壶:早期器型,一般都较小,器壁也较薄,早期后段有的腹部或圈足上还见有花纹装饰;中期后段,双鼻壶出土数量大,器壁薄而制作精致,造型为高长颈,扁腹矮圈足,有的口部常带有器盖;晚期它的造型和花纹装饰已趋向简陋。
豆:早期器型,一般均较宽大低矮,豆盘很浅;中期前段下附低矮粗大的喇叭状豆把,后段喇叭形把较细、较高,且往往呈竹节状,把上施凸弦纹,长方形或圆形镂孔;晚期前段带高而细的竹节形把,豆盘侈口,浅腹或呈椭圆形的黑皮陶豆颇为流行,后段造型趋向简朴,器型也明显变小而低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