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龙门溪】
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条纵横古镇的龙门溪。历史上的龙门溪是东西流向的。后来,耕读世家祖先孙权第四十二代孙孙孟骞,改龙门溪南北流向入剡溪。古镇百姓以溪为轴,傍溪而建。随着时光的流逝,孙氏的兴旺发达,现已形成街巷狭小、廊房相连的千年古镇。
溪水是从龙门山瀑布流下来的,水质很好,清澈见底。龙门溪不仅为百姓的生活起居、农田灌溉带来了方便,更重要的还有两个原因,大家猜猜看?其实,由于古镇街巷窄小,廊房相连,一旦发生火情后果不堪设想,龙门溪正好为取水带来方便;另一个原因龙门溪就像八卦阵法中的生门,沿溪而下就可以走出古镇了。
【义门】
现在,我们来到了义门。这是明嘉靖二十年(1544)建造的一座砖砌门楼。主人孙潮,被称为“左脚踏银,右脚踏金”的人。曾有人说孙潮一步踏地,可以挖地三尺。孙潮虽家财万贯,但他仍是粗衣淡饭,乐善好施。据《富阳县志》记载,有一年龙门闹灾荒,朝廷命催皇粮,眼看百姓就只有背井离乡一条路,孙潮站了出来,不仅代缴了全村皇粮,还以一千石稻谷救灾。知县将他的事迹呈报皇上,孙潮得到了皇上的褒奖,被赠“义民”一匾,并造砖砌门楼一座。
“义门”两字,由明代知县奚朴题写。又因孙潮是孙权后裔第三十八代孙,排行四十五,便称“四十五阿太”。关于他,流传在人间的故事很多,有“独造南门埠”“造假西湖”“火烧缎子行”“十里碗片路”等。旁边的积善堂也是为了纪念这个“四十五阿太”而造的。这个厅屋为三房,墙上这些涂上去的梁柱据说是一笔千金了,因为古时候,每根柱子要收税,因此就干脆把梁柱画在墙上,既可以省钱,又可以讲派头。我们往回走吧。大家抬头看,义门门下所雕刻的是麒麟,代表吉祥如意;背面是仙鹤,寓意长命百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