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嵩山南麓,它是我国创建最早、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,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、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、河南商丘的瞧阳书院(又称应天府书院)并称为中国古代著名的“四大书院”。
嵩阳书院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(484),原为嵩阳寺,隋改为嵩阳观,唐改为奉天宫,五代后周改为太乙书院,宋代景佑二年赐额为“嵩阳书院”,其后历经金、元、明、清四代未改。宋之前,它是佛寺,从宋代开始,它成为传播儒家思想、培育英才的教育圣地。宋代巨儒程颢、程颐在此创立“二程理学”,司马光、范仲淹、朱熹、韩维、李刚、吕海等,都曾在此著书讲学。
嵩阳书院大门外西侧,立有一通大石碑,全称是“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”。该碑高九米余,唐天宝三载(744)立,为嵩山地区石碑之冠。
嵩阳书院古迹文物繁多,文化沉积丰厚。书院现有房舍百余间,面积一万多平方米。书院内中轴线共五进,分别是大门、先圣殿、讲堂、道统祠和藏书楼。先圣殿内祀孔子及四大弟子像,道统祠内有周公、大禹、尧帝像。藏书楼原为存放儒家经典的书房。嵩阳书院的讲堂和道统祠之间还有个泮池,古代凡考中秀才的都要举行绕池一周的仪式。据说孔子的故居在泮水之滨,绕池是为纪念先师孔子,表示要效先师之法,安邦治国、益于天下。中轴线两侧的配房,分别为程朱祠、丽泽堂、博约斋、碑廊等。纵观嵩阳书院的建筑,古朴典雅,蔚然壮观。
书院自然要以藏书丰富、名家辈出为胜。嵩阳书院中藏书极为丰富,比较重要的有《朱子全书》、《性理精义》、《日讲四书》等。此外,书院内北宋黄庭坚的《诗碑》、明代的《四箴碑》及《汉封将军柏图碑》、《石刻登封县图碑》等书法刻石,雕工精细,堪称艺术珍品。
嵩阳书院内,还有三棵将军柏,最小的称为大将军,最大的偏称二将军、三将军。将军柏名实不符,级职不相称,这里还有一段传说和趣谈。
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正月,汉武帝刘彻来到这里游览,他一进头道门,看见一棵柏树身材高大、枝叶茂密,不禁赞叹不已,说道:“朕遍游天下,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柏树呢!”于是信口赐封它为“大将军”。封罢大将军,汉武帝朝院内走去。来到正中院,迎面又看见一棵大柏树,要比刚封的“大将军”大几倍,汉武帝心中颇为懊悔,但金口已开,没法更改,只得指着面前的大柏树说道:“朕封你为二将军。”武帝继续前行,来到藏书楼前,又见到一棵更大的柏树,又只得说:“再大你也是三将军了。”后来,三棵柏树有了各自的命运:大者因怒枯死,中者因怨干裂,小者因羞弯曲。这传说当然不足为凭,但确实有趣,也透露出一些做人的道理来。
“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,声声入耳;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,事事关心。”嵩阳书院不知培养了多少治世之才,在各个领域上独领风骚数百年。如今,它自然在传承着独特的书院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