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印度人的命名法,全国不尽一致。一般说,温蒂亚山以北地区,包括东、西、北、中印,基本上是一样的。姓名通常由名加姓(或地名)组成,如当代著名印地语诗人苏米德拉南登•班德。苏米德拉南登是名,班德是姓。南印度人命名的习惯大多由个人名加父名加家姓,或个人名加父名加地名加家姓组成。由于名字太长,写起来和叫起来都不方便,所以用简称,很少称全名。其结果,除了本人外,很少人能说出他的姓名究意是什么意思。此外,还有少数人的名由个人名加村名组成。
印度妇女的姓名在结婚前是本名加父姓(或只有本人名),婚后是本名加夫姓。例如:英迪拉•尼赫鲁,尼赫鲁是父姓,婚后必称英迪拉•甘地,甘地是夫姓。
社会上的人按其职业不同,分为4个等级,即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吠舍和首陀罗。婆罗门是从梵天的嘴里生的,其任务是掌握和传授知识、掌管祭祀,地位最高。刹帝利是从梵天的两臂生的,其任务是执掌王权,当兵打仗,保卫社会,地位次于婆罗门。吠舍是从梵天的大腿生的,其任务是经营商业和农业,以供养社会,属于第三等。首陀罗是从梵天的脚上生的,其任务是为上述三种人服务,各种工匠手艺人都属于这一类,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。按职业划分等级本来可以因职业的改变而改变,但后来逐渐被固定化了,成了种姓制度,职业变成孓出身。如上所说,种姓只是一种等级概念,不管职业如何改变或职位多高,其出身种姓永远不能改变。当然种姓并不是姓本身,每个种姓内包括几十个姓,甚至几百个姓,而且还不断有新的姓衍生出来。一般说来,婆罗门、刹帝利和吠舍种姓出身的人都是有姓的,而且姓什么有一定的范围限制。如婆罗门种姓范围内的姓一般都同吠陀、经典、主要的神或表示尊贵的词有关;刹帝利种姓范围的姓,一般都同武器或表示权威、英勇的词有关;吠舍种姓范围内的姓则往往同市场、财富有关;首陀罗种姓范围内的人,从来没有姓,他们只能用诸如木匠、鞋匠、陶匠、皮匠、铁匠、织布匠、渔民、水夫、清洁夫、种菜的、搓绳的、养猪的、酿酒的等词来表示自己的身份地位。今天虽然有个别首陀罗种姓的人也给自己取了姓,但是并未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。
印度人的称谓中,对大人物一般要给一尊称,如人们称甘地为“圣雄”,称泰戈尔为“神圣的导师”。在称呼长者时,习惯于在各种名号及姓名之后加上一个“吉”字,表示亲热和尊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