莺莺塔西侧为西厢书斋,此院亦称西厢十方院。塔院背后另辟小院,称为“崔居别院”,又名“梨花深院”。相传是莺莺之父崔相国寄名剃度时建筑的佛居净室小院,后为崔老夫人及莺莺等人所住。院门两侧有“梨花深院溶溶月,柳絮池塘淡淡风”的诗联,说明这是一处典雅幽静的所在。小院后面是崔相国的花园别墅,而花园东临则属寺僧坟茔。可以想见,当年塔院轩窗掩映,丹霞萼萼,花园终岁松柏长青,是绝好的幽会之地。那首“待月西厢下,迎风户半开,隔墙花影动,疑是玉人来”的言情绝旬,大约就是在这里吟成的。
令人惋惜的是,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)发生了强烈地震,史称“地陷蒲州”,寺内建筑荡然无存。嘉靖四十一年(1562),蒲州知州张佳胤重建莺莺塔寺院,并亲写碑记。民国九年(1920),寺内不幸发生火灾,部分建筑又化为焦土瓦砾。日军侵华时,在这里强修工事,使寺院成为废墟。 “寺在西厢下,颓垣无片瓦。红娘何处去?独有莺莺塔。”这便是游览者对当时普救寺的感伤之词。
建国后,尽管寺内建筑多已不存,但这一文化胜迹仍得到妥善保护和全面修复,修复后的普救寺占地百余亩,寺内建筑布局分上、中、下三层台,东、中、西三轴线(西轴线为唐代、中轴线为宋代、东轴线为明清形制),依塬托势,逐级升高,规模宏伟,别具一格,给人以挺拔俊逸之感。